|
时 间 记 忆 |
<< < 2011 - 3 > >>
日 |
一 |
二 |
三 |
四 |
五 |
六 |
1 |
2 |
3 |
4 |
5 |
6 |
7 |
8 |
9 |
10 |
11 |
12 |
13 |
14 |
15 |
16 |
17 |
18 |
19 |
20 |
21 |
22 |
23 |
24 |
25 |
26 |
27 |
28 |
29 |
30 |
31 |
|
|
|
|
|
|
|
|
|
夜看《牡丹灯笼》有感 |
[ 2009-3-2 21:43:00 | By: txx0214 ] |
清冷的雨,下了整整半个月,却犹如少女的情怀欲说欲止,愈演愈狂,一直缠绵不休,让人抑郁烦躁。好心情都让雨给整没了。 我躲在我的被窝里,看着《牡丹灯笼》,思绪却随着那美丽的传说飘得很远很远… 宁波有众多的佛教寺院,更有许多美丽的传说,相传在碧波环抱的月湖花屿东南的绿树修竹丛中,曾经有一座飞檐翘角的黄墙梵宇,院内香烛通明烟雾绕缭,晨钟暮鼓响彻云霄,这就是月湖名闻遐迩的千年古刹--湖心寺. 而《牡丹灯笼》的故事就是发生在月湖的湖心寺。传说在元代未年的明州城内的元宵灯会时,有一个居住于镇明岭下的姓乔的秀才,因刚丧偶而无心观灯却在家独自惆怅,心绪无聊“倚门伫立”。 在夜深人静时,看见一个丫环,手提牡丹灯笼在前,后面跟随着一位俊俏美人,往西而去。姓乔的秀才颇感骇异,就尾随她俩踽行。不久,姑娘回头,对秀才宛然一笑。秀才上前作揖,问其姓名、住址。姑娘答以:“姓符,名淑芳,字丽卿,奉化人,是州判女儿。父母均已谢世,家惟一婢,住于湖西。”秀才与她两情相悦,留她共宿。每天天明离去,深夜而来。如此暮来晨去,不觉半月。 乔生有一邻居老头,因为每晚总觉得他们家有女子说笑声,便有所怀疑。一日晚上,他从墙壁的缝隙偷窥,看见一位粉妆的骷髅和乔生并坐。大为惊吓。次日早晨,老头告诫乔生:“你和阴人共处而不觉,大祸将临头了!”并催他去湖西查访,果然湖西并无此女踪迹。 归来途中,乔生入湖心寺休息,看见西廊有寄寓的灵柩,上題“符州判女丽娘之柩”,柩前悬一双头牡丹灯,灯下有一竹扎纸棚的丫鬟。乔生大惊,奔告邻居老头,老头伴他往玄妙观求魏法师出符。法师给乔生二符,命一置于门,一悬于榻,并戒以后莫过湖心寺。 乔生遵嘱布置,符女果不再现。一个月多后,往衮绣桥(在湖西之北隅)访友,醉归忘记法师的叮嘱,竟仍取道过湖心寺,被丽卿迎入寺内。丽卿虽恨乔秀才的薄情,却仍与他欢爱,诉说衷情。 数日后邻居老头发现乔生失踪,便远近寻问,直至寺中,见乔生已死在柩内的丽卿尸身旁,乃发棺救生,则断气已久,寺僧将二人尸枢葬于城西郊外。从此,每当云阴月黑之夜,人们总见乔生与女携手同行…… 这篇由明代初年钱塘文士瞿佑写的《牡丹灯笼》,“上承唐宋传奇之余绪,下开聊斋志异之先河”,文笔生动,词藻精丽,但在结局中却仍迷茫。人们为消除鬼怪之说,便求玄妙观求魏法师出符,而魏法师却书信一封,推荐四明山的铁观道长来此作法事。铁观道长本不愿作此事情,可因魏法师推荐,只好来湖心寺将乔秀才和丽卿的魂魄赶于地府…此事后,传说铁观道长失踪,人们去问魏法师,而法师的徒弟说魏法师因病口不能言,哑了… 看完这个故事,感觉与梁祝一般凄凉。两人相爱,与尘世何干?爱可以超越生死,却抵不住尘世的流言蜚语。 那年的人事已散落风尘 ,那年的心事已零落成泥,那年的沧海已是无际的桑田。红尘中掺杂着太多纷杂的爱,模糊不清。有多少爱可以经得起岁月、生活的考验?有多少爱可以是避风挡雨的港湾?有多少爱能清风明月,千山万水,永不相离,生老病死,不离不弃? 爱情来了又去,聚了又散,想想人生有多少个日子可以供自己挥霍,过自己想过的生活?爱情无法超越尘世,曾经的誓言有多少可信?也许我只是他生命中的过客,终究不被忆起,终究被丢弃在冬天的寒冷里。 我沉迷于往事中,心痛着。我欲念欲伤,我愈醉愈狂。 爱情是潜伏在身体里的痛,触目可及的是明媚,挥之不去的,是忧伤。 或许将来的某一天,我们会相遇,如同陌生人般擦肩而过,于《半生缘》中一般所演:终究如花美眷,似水流年… 也许我们再也回不去了。 |
|
|
|
|
|
|